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探索医疗界璀璨星辉:陈郁鲜,骨科女医生的多面风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医生介绍
陈郁鲜,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运动医学委员,2020年羊城好医生、抗疫好医生,美国Michigan DMC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骨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熟练掌握关节创伤骨科、运动医学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在运动创伤、股骨头坏死的保治疗以及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我手指好痛,拉不了琴,可我还有很重要的表演……”一位20多岁的姑娘,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的门诊里哭诉。陈郁鲜医生给女孩做了检查,并没有发现女孩的手出现病理或创伤性的损伤。
站在一旁的女孩父亲,白发苍苍,脸上写满着忧愁,时不时发出叹息。女孩父亲表示,女儿在法国读硕士,学的是大提琴表演专业,临近毕业,答辩也通过了,但孩子一直喊手痛,迟迟无法完成个人的专场的表演,以至于还无法拿到学位证书。回国后,父亲带着她看了很多医生,都说她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手一直好不了。
陈郁鲜并没有立马下结论,而是调了女孩在院内的就诊记录仔细查看。历史记录显示,女孩已在精神心理科就诊多次。
陈郁鲜转过身,拉着女孩的手对她说:“知道吗,你是个很优秀的人,有多少人能像你一样走出国门读研究生,首先你要肯定自己,而且你也经过了答辩了,无非就是在在大家面前再拉一首曲子,你就可以拿到这个学位。陈医生判断过你的手是没有问题的,你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场表演!
从来没有一位医生抓着她的手,如此坚定地告诉她“你可以”,也许就这一句话,让女孩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哭了出来,她坦言:“看了那么多医生,我觉得你说到我心坎里了,我知道自己是心里问题,我害怕失败……”
“你的手是来拉琴的,给大家创造美好的音乐的,我的手是给别人治病开刀的。我们都需要好好地保护我们的手。我教你一个小妙招,你回去涂点消炎镇痛的外用药膏,像护手霜一样涂抹上,然后戴上一次性的手套呵护它,很快就会好起来。”在陈郁鲜温柔的安慰下,女孩如释重负地走出了诊室。
>陈郁鲜门诊工作照
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心
这样的例子在陈郁鲜诊室时有发生。疫情过后,医院门诊异常忙碌。此前择期手术的患者,纷纷前来要求手术;而因为痛症的患者来就诊的患者也非常多。“很多患者说自己这里痛那里痛甚至全身痛,但检查下来却并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其实更多的还是心理因素。”遇到这样的患者,陈郁鲜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宽慰病人,所以她的门诊基本上没有过准点下班。
“许多患者也是不远万里过来我这边,如果用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三两句就打发他们,是对他们的不负责。”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爱德华.特鲁多的这句格言,从当医生的那天起,就刻在陈郁鲜的心里,并一直激励着她。
>陈郁鲜(左一)手术工作照
骨科女医生 刚柔并济
在骨科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男性的天下。骨科医生是个体力活儿,当骨科医生谈到自己的职业时,都喜欢用“木匠”、“石匠”来比喻自己。许多女生在选择的专业的时候,就没有把骨科当做首选。据相关报道,发达国家的骨科从业人员中,男性所占的比例是92%,女性仅占8%。骨科医生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在我国也一直存在。
陈郁鲜是中山三院骨科唯一的女医生,师从著名的关节外科专家蔡道章教授。而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是整形美容,后来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读博的时候选择了骨科。但跨专业的学习进修,反而成为了她独特的优势。整形外科美容缝合的手艺,加上耐心又细腻的性格,让陈郁鲜特别受欢迎,院内同事的小孩受外伤也都愿意找来她处理和缝合伤口。
陈郁鲜坦言,自己小时候都并非体力过好、胆识过大的“那一挂儿”。高中身体不是很好,曾经因为心脏早搏,爬楼梯的时候都会出现紫绀,碰到挫折也会胆怯流泪,切菜切到手看到血会晕倒……因为这些原因,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她也曾经有犹豫。但是考虑到父母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医。而在从医的这些年里,陈郁鲜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坚强,“也不是刻意要去改变,而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因为医生平时要面对的患者很多,需要理解和包容他们,帮助他们排泄心理的垃圾,但也不能被这些情绪影响心情和工作。”陈郁鲜说道。
平日里,陈郁鲜也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体力和耐力。她认为,保持自律,维持好的身体状态,才能应对繁重的工作。“跑步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我平时一周也会坚持1-2次的跑步锻炼,我跑得很慢,但会跑一个小的长距离10公里,以此来提升我的耐力和对抗困难的能力。我也很享受自己跑步时独处的时间,我可以去思考和复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陈郁鲜说道。
工作和生活的历练让陈郁鲜成为了科室的骨干,她现在每周有三天工作日要到肇庆院区出诊,在天河院区本部则保留一天门诊、一天手术日。“手术日一般会安排6、7台手术左右,最多的时候也试过13台。”虽然每周工作量繁重,但陈郁鲜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谈到目前骨科医生男女失衡的问题,她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其他女性也一定可以做到,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女性也会加入到骨科的队伍中来。“目前国内的女骨科医生确实为数不多,不过外科微创化、内科外科化是医疗的整体趋势,对体力的要求相对就没那么高了。一些以前需要开大刀上几块板子的手术,现在用关节镜开个小槽也可以实现了。”陈郁鲜说道。
>陈郁鲜(右一)手术工作照
医生与患者,在彼此治愈
“不过,医生的性别或年龄对患者来说不是首要的,当一个医生的能力和口碑足以让患者信任,那么患者就会选择你。现在的资讯非常发达,很多患者在看医生之前都会去搜索他们的经历、口碑,来决定要不要挂他们的号,要不要选择他们来做手术。所以只要把我们的日常工作做好了,口碑慢慢就会建立起来,患者就会信任你。”陈郁鲜说道。
今年寒假,一位大学生被父亲带着来到了陈郁鲜的门诊。在一番交谈中,陈郁鲜得知,这位父亲原来在十多年前曾经因膝关节肿胀在她这里治疗了一段时间顺利康复。而当如今儿子出现了相似的问题,这位父亲就第一时间想起了陈郁鲜。
“你之前帮我把病治好了,所以我信得过你,我把我儿子带回来找你治疗。”这位父亲说道。
医生治愈病人;而当病人康复,给予医生正面的反馈,对于医生来说也是一种“治愈”。“当看到他们因为我,重新站起来,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状态;当他们很多年以后还会记起我逢年过节表达问候;或者有的人会介绍家人朋友过来治疗……这些小小的举动,小小的鼓励都激励我一步一步的往前走。”陈郁鲜说道。
好医生 除了医术过关,还要有善心
2020年,陈郁鲜被选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出征武汉。“也没有什么顾虑,大家都非常踊跃报名。我也是因为单纯的信念感就报名了。”
>陈郁鲜援鄂时期为患者查体
许多年轻的内科医生也在报名行列中,陈郁鲜还一度担心骨科医生没有“用武之地”。随队到达病区后,一开始,她负责处理病历、医嘱等基本工作。“因为多年没在内科工作了,不擅长写病历。我逼迫着自己尽快熟悉病案系统,第一个晚上就写了6份大病历、10份入院手记”。陈郁鲜说道。但很快,她发现病区中需要骨科医生的患者非常多。病区收治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们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毛病,有的老人家会因为膝关节炎疼痛无法行走需要注射玻璃酸钠,还有不少曾经做过换髋或者脊柱相关的手术需要护理……驰援的17支队伍中,而当时只有中山三院派了骨科医生,于是陈郁鲜日常需要肩负病区中所有骨科相关患者的会诊工作。
>2020年羊城好医生颁奖典礼现场
同年,陈郁鲜获得“抗疫好医生”及“羊城好医生”双荣誉。陈郁鲜认为,“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善良,常怀善心,你做的医疗决策才会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病人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了你,这是责任所在;然后,要精进自己的技术、了解目前行业发展的趋势,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此外,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从容面对术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另外,还要做一名好老师,手把手、毫无保留的向学生们传授医术。”诚然,陈郁鲜也一直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且一直坚守着。
用户评论
我身边也有好多医生都是如此温柔体贴的!不像那些只看表面,不关心患者真实感受的。这次看到这篇文章让我很有共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好医生确实太难得了,特别是现在很多医院都是快节奏赶进度,很少有医生的耐心和细致去关注病人情绪了。希望更多人能像陈医生那样,用一颗真心对待患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骨科也一样可以“刚柔并济”,我对陈医生这种风格印象深刻!以前觉得骨科医生都是比较严厉的,看完这篇文章感觉自己的想法错了,医术高超的同时也要懂得安慰病人,才能真正治好病人的内心深处问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佩服陈医生的 dedication,既要精通医学知识又要关注患者的心理,这真是双重考验!希望像她一样,能为每个病人带来真正的温暖和信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刚柔并济?我觉得这个词形容得太恰当了!医生不仅仅是治病的工具,更应该像陈医生这样具备人情味和温度,让人感受到关怀和爱护。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描述的很真实细腻,让我仿佛看到了陈医生的笑容和温柔的眼神,这种真诚的态度会让人更加安心面对病情。希望更多医生学习她的精神,让病人感受到真正的医治之道!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医生确实很难得,但这个标题有点过于营销化吧?我理解编者想要突出“刚柔并济”的特点,但这样的标题看着有点浮夸,让人产生怀疑...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陈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任何医生的职责不应该只是完成手术治疗,更应该关心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多一些关注和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不错,但“刚柔并济”这句话感觉有点空泛。希望以后的报道能更加深入地探讨一下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包括如何平衡技术的精进和人性的关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读过很多关于医生的故事和报道,很多医生都是这种“刚柔并济”的,但他们的付出往往被人忽略。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这种描述在我看来有点理想化。现实生活中,每个医生都有着自己的压力和困境,很难像陈医生一样始终保持着温柔和耐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写的挺好,虽然骨科医生相对“冷门”,但也需要充满爱心和温度!我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到不同科别的医生在做什么贡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报道,不要被标题误导。医生的职责非常复杂,既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素养。陈医生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不能代表所有医生的现状。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医生真难得啊!像陈医生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希望她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帮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医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医患关系紧张、过度商业化等等。希望通过报道这些优秀医生的故事能够唤起大家对医疗服务的重视,并推动医疗改革在正确方向发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很有感触,看到陈医生这种医者仁心的同时,也更加珍惜那些为健康而努力的奉献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非常优秀,尤其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大,很多病人都会变得焦虑和不安,有这样一位温情的骨科医生能带来很多安慰和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