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咨询

为什么医美直客机构失去了整形市场?

现在的医美市场环境,很多头部直客机构都出现了业绩的大幅下滑,期待的皮肤高增长,没有能实现,整形业务更是惨不忍睹,有的甚至关停了整形外科,以求断臂求生!

不是直客机构整形业务不行,渠道机构也面临整形业务的下滑,很多机构都已经把医生视为包袱,采用更为灵活的“飞刀”合作模式。

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并不是行业里都是哀鸿一片,生意都不行。走出圈子看看,可能会惊到你!有些渠道机构,每天手术忙到飞起,经常夜里加班加点的干到10多点;听说南京的大型渠道医院,10多个医生,几乎无歇工期手术!

理性分析,我国的年轻人群体还未达拐点,据某报告数据,2024年触网泛年轻人同比2023年仍有3.5%的规模增长,泛年轻人群达4亿。

所以,不是整形需求消失了,可能是被延期了,但更多是整形消费更加聚集了,更加隐秘了。

消失的整形业务

(1)传统直客医院的转型

疫情之前,行业的普遍共识:整形是医院的明珠,拥有大专家,整形业务的标签,是行业地位的象征。

经历疫情的影响,整形业务不香了,传统直客大机构纷纷转型,倒向皮肤业务阵营,户外广告几乎没有整形展示,有得机构,甚至在宣传图文上,尽可能弱化整形标签。

传统渠道机构在品牌曝光的变化,直接造成了整形业务的弱势,甚至失去了声音。

(2)监管的收紧,把整形业务压缩到了个人朋友圈。

监管的加强,让医院形式的广告输出,成为不定时炸弹。整形业务的宣传阵地,从百度竞价——>自媒体平台——>企业微信——>个人微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而擅长广告投放的传统直客机构,在这轮变局中,将失掉整个整形业务。

(3)新媒体平台的助推。

新媒体平台(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对民营机构医生的差别性歧视,也是整形业务失声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营机构医生,在平台上无法注册认证,做出的内容很容易被限流和封号。公立机构医生,可以获得认证和流量倾斜。

整形美容的大量优质内容也因此遭到扼杀,整个平台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内容质量越来越混乱、商业化。

也出现了民营机构医生钻空子空挂公立机构的现象,目前各大平台也在清理该类认证。

拥挤的轻医美赛道

整形业务相较于轻医美注射赚钱慢,客户维护成本高、获客难等问题,让传统的直客机构直接放弃了整形科业务,很多渠道机构,甚至医生都转向手术注射和皮肤美容。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同质化的皮肤科项目服务,进入了急剧的内卷和分流,出现断崖式下跌,是必然的结果。

沙县?还是粉丝汤?

直客医美机构该如何做整形?

目前直客机构整形业务陷入了“恶性循环”通道,所以,整形业务八成都是好不了的。

业绩下滑——>科室占比低——>医生剩余——>降成本——>缩减人员配置——>服务跟不上——>业绩进一步下滑——>启用成本低的医生——>效果进一步下滑——>业务进一步萎缩——>整形业务转型(医生合伙/手术室出租/共享)

打破上述逻辑链,实现关键突破,才可能扭转。

直客医美机构做整形的逻辑是“皮肤客户转化+靠天吃饭”。

皮肤客户转化是通过院内老客户的再消费和整形引导,实现客户的整形消费链路

靠天吃饭主要是希望依托医院品牌,获得整形自然客。

以上两点,各家直客机构的转化效率和品牌力不同,所以整形业务的业绩结果差别也比较大。

没有广告的投放,该如何做整形业务?

我们需要理清整形业务消费的决策路径。

找医生:医生技术、医生口碑、价格、与自己的适配度、消费者的反馈等。

所以,直客机构想要在整形业务上突破,就不要再雪藏自己的好医生了,毕竟,医生群体崛起已经形成洪流,逆流而上,只会增加更多的损失。

当然,医生与机构的斗争/合作也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其江湖演绎值得另开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