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开始学习普洱茶的朋友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他们不了解普洱茶的很多概念、常识、术语。这是一篇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普洱茶的文章。
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原产于云南南部和西部的澜沧江流域。它以云南大叶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蒸汽压榨而成的各种紧压茶,经存放一定时间后演变而成。
或者说普洱紧茶、普洱散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和晒干绿茶,经过人工发酵加工而成。
什么是生茶?
云南产的大叶茶晒干(晒青)后直接压制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若不压制,则称为毛茶。
什么是熟茶?
云南产的大叶茶先萎凋(晒干),然后加水堆放,最后压制成形,称为熟饼、熟沱、或熟砖。
如何辨别普洱生茶和熟茶?
区分生茶和熟茶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从外观上看,10年以内的普洱生茶颜色为深绿色,熟普洱茶的颜色为黑褐色。
接下来是气味。生普洱有淡淡的清香,熟普洱则有老香。最后是汤的颜色。生普洱汤呈橙色,熟普洱呈棕红色或深栗色。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类?
普洱茶既不是黑茶,也不是红茶。因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本质特征与六大茶类不同。
因此,云南省茶叶协会向中国茶业发出呼吁,将与全国专家学者认真讨论:将云南普洱茶称为再加工特种茶,重新排列其在中国茶谱中的地位。
什么是春茶、夏茶、谷花茶?如何区分?
春茶于二月至四月采收。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大多数茶叶都是一芽一叶采摘的。花蕾又细又白。
夏茶于五月至七月采收,称为雨水茶。如果制作得当,茶的品质与春茶相似。
泡茶的流程和技巧有哪些?
普洱茶分为两种制作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生茶和熟茶。
终身茶:传统生产工艺:杀青——揉捻——干燥。
二熟茶:杀青——揉捻——干燥——润沤——干燥。
什么是晒青和烤青,它们有什么区别?
新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经过炒、揉、摊在竹席上冷却,然后在阳光下自然干燥。它被称为晒干绿茶。它可以长期保存。
采摘新鲜茶叶后,用烘干机脱水干燥,香气浓郁的茶叶称为炒青绿茶。它有保质期,不能长期保存。
简单来说,晒是普洱茶的工艺,烘焙是绿茶的工艺。
普洱茶是如何分级的?高分和低分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分为高、中、低档。高级散茶分为:宫廷、礼茶、特级,一到五级为中级散茶,六到十级为低级散茶。
普洱碎茶分为高级碎茶、中级碎茶和低级碎茶。分级时,等级高的花蕾较多,等级低的花茎也较多。是不是等级越高,品质就越好?
不,等级越高,茶叶就越嫩。和质量关系不大。
什么是干仓普洱和湿仓普洱,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存放在相对湿度低于80%的仓库中,让其缓慢自然陈化,转化为“陈香”品质。这种茶习惯上称为“干仓普洱茶”。
“湿仓普洱茶”就是将普洱茶放入相对湿度80%以上的湿仓中,让其快速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会发霉的普洱茶被称为“湿仓普洱茶”。
干仓陈酿,越陈越香。有些不法商家利用湿仓茶冒充陈干仓茶。
购买普洱茶要注意什么?
四个要点中的第一个是纯净:闻它;味道应清澈,无异味。
二是纯度:辨别其颜色;棕如枣,非黑如漆。
三是正确: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不得存放在潮湿的地方。
四是气:尝汤;味道温和,不杂。
六不:不以错误年龄为标签,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不以深浅颜色为借口,不以添加风味为假象,不要将树的年龄作为考虑因素。
普洱茶如何保存?
如果您储存紧压茶,请勿打开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用紫砂罐保存。其次,环境要清洁卫生、无异味、温湿度稳定、避光。
简单来说就是“干燥、通风、无异味”。
普洱茶茶区和茶山位于哪里?
六大古茶山分别是游乐山、格登山、伊邦山、芒植山、曼转山、曼萨山。除景洪市的“优乐”茶山外,其他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境内。
什么是蟹腿?
蟹腿是一种生活在老茶树上的寄生虫。它呈绿色,形状像螃蟹的两只爪子。
有浓郁的梅花香味。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质,营养价值很高。它可以入药,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有效。
普洱茶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普洱茶主要含有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单宁、咖啡碱、色素、单糖、蛋白质、有机酸、脂类、维生素等成分。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美容养颜、醒酒、防辐射抗衰老、保护牙齿、明目、滋补护胃等多种功效。
普洱茶的标签是什么?
7531例子:75代表1975年的配方。这里必须注意的是,75配方并不意味着它是1975年生产的茶。
3代表该茶的平均等级。根据嫩度划分等级。嫩度越高,等级越高。最后一位代表茶叶生产商。
比如昆明茶一厂、勐海二厂、下关三厂、普洱四厂等。现在厂家编号已经变更,现在是9个。
如何冲泡普洱茶?
普洱茶的冲泡很有讲究。一般来说,紫砂壶是最好的。紫砂壶可以为普洱茶加分。盖碗更方便品鉴普洱茶,优雅的杯子可以在办公室冲泡。
显毛:毛发含量特别高。
均匀:均匀,无梗及其他夹杂物。
紧实度:松紧度适中,身体骨骼沉重。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沉重。
清澈:洁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明亮:明亮明亮,清晰明亮。
深色:茶汤颜色深。
淡:茶汤颜色淡如水。
明亮:茶汤清澈透明。
浊度:茶汤中悬浮物较多,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到碗底的物质。
香气高:茶香高而持久。
纯:茶香不高不低,纯正正常。
平正:低,但无奇怪杂质。
钝浊:停滞不畅。
青味:有青草或绿叶的气味。炒(蒸)不充分或发酵不充分都会导致青味。
高火:轻微烤焦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陈茶的香气。
回味甜:回味好,微甜。
浓:茶汤浓,刺激。
醇厚:清爽、甜美、刺激。
浓醇:浓烈爽快。余味醇厚。刺激性比浓郁弱,但比醇厚强。
纯正:清爽平常,微甜。
醇厚:醇厚、温和、甘甜。刺激性比酒精弱,比平静强。
温和:茶味正常,刺激性较弱。
稀:入口中有轻微的茶味,但随后就变得淡而无味。
涩味:茶汤进入口中后,有口腔发麻、舌厚的感觉。
青涩:带有生青味的涩味。
苦味:口中有苦味,余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悦,有蒸味或闷味。
肥壮:芽头肥厚,叶体粗,叶脉不外露。
展开:叶子展开,叶子柔软。
明亮:明亮、明亮。
深色和混合色:叶子颜色暗淡,年龄和嫩度各不相同。
焦斑:叶缘、叶面或叶背局部出现黑色或黄色烧痕。
霸气:指的是它的茶充满能量。虽苦,但回甘,快速生津。
内妃:压在茶饼正面的小纸片。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制造厂徽。
内票:较大的一张,用薄纸包裹。一般上面都会印有茶叶的介绍和生产厂家。
志飞:普洱饼茶一般每筒7包,每筐12包。称为分行。一张纸,每张纸的外侧都印有标记、重量、制造商和制造日期。
乔木型茶树:主干明显,枝条较高,通常高35米以上。
灌木茶树:无明显主干,枝条密集,多紧贴地面,树冠短,通常1.5至3米。
半乔木茶树:从树高和枝条上看,介于乔木茶树和灌木茶树之间。
明前茶: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
雨前茶:谷雨节前采摘的春茶。
汕头:你一定看到了,这个茶产自板章,或者义乌,或者景迈等等,这些都是指产茶原料的山。
茶头:在堆放的过程中,果胶含量比较高,所以会粘在一起。并不是所有的茶都好喝。
茶头非常耐用,可以冲泡30分钟没有任何问题。一般来说,最好用煮过的茶叶。你可以慢慢煮果胶。
撒面:简单来说,就是在茶饼、茶砖、沱等表面撒上一层较高档的茶叶原料,使之更加美观。
一般来说,除了散茶外,大多数制成形状的普洱茶都是撒面的。
如果里面是8级材料,面条是6级材料,那么这个蛋糕和茶的平均材料是7级。但是有面条并不意味着它不好!
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叶子中花青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变异。芽和叶一般是紫色的。
一咬成分:是指茶饼的原料无论表、心、底,内外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口物质并不一定是纯粹的物质。
茶膏:过去作为贡品进贡皇帝。最古老的泡茶方法是将茶叶煮沸,然后添加特定物质使茶凝固成糊状。
喝的时候,刮去一点茶膏,用热水溶解!
喝茶并不是盲目的偏好。你懂茶,茶自然懂你。懂得茶,就懂得生活。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的真棒!我从小就喜欢喝普洱茶,看这篇文章让我对它的历史、种类和冲泡方法都有更深的了解了。终于知道为什么老人们都说普洱茶养生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道理这个标题有点夸大其词了吧?看完文章我感觉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离 “茶神” 还有很远的样子,不过确实是很有用啊!感谢作者分享真知灼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普洱茶太复杂了,不知道哪种好喝哪个适合自己。看了这篇帖子,整理了这么多类型的普洱茶,感觉一下子就明朗起来,下次去买的时候就能选对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有些内容没必要那么细致,冲泡方法之类的完全可以简化一下,要不然看着眼花缭乱的,一点都不想动手冲一杯。建议作者能用图表或者更清晰的语言表达。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普洱茶一直都是我的心头好,最近又看到这篇文章分享了好多新的知识点,比如藏茶和拼配茶的概念,还有很多关于口感和品鉴的方法,真让我大开眼界!期待能学到更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太假了吧?看完这篇文章我才明白普洱茶的多样性,原来不是只是喝一口就就能把控的。希望以后作者能分享更多更深入的知识,比如不同种类的发酵方法和口感变化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还挺全面的,涵盖了从历史起源到冲泡技艺,还有养生功效等等,对想了解普洱茶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指南!不过我觉得文章排版不太美观,建议改进一下阅读体验。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在意的是一篇普洱茶知识大全,应该包含哪些核心内容?这篇文章好像只注重了一些表面现象和理论概念。比如冲泡方法多样性可以简而言之,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对身体的影响和不同种类茶的特性区别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棒了!终于找到一个靠谱的普洱茶知识普及平台! 这文章讲的明白透彻,而且内容很丰富,涵盖了所有的普洱茶知识点。感谢作者分享!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试不同种类的普洱茶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普洱茶知识大全”可以改进一下,比如增加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展示茶的形态、冲泡过程与口感等,这样更加生动直观。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承认这篇文章让我对普洱茶有了更多了解,之前只是单纯享受它的味道,现在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典故就更觉得它有深度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困惑的是,文章里提到的很多高级品鉴方法感觉太复杂了,作为一个普洱茶初学者很难做到。我觉得还是把基础知识讲清楚最重要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不用再被“普洱茶知识”这个词头搞迷糊了! 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我一直想了解的类型、历史和冲泡方法等等,简直是学普洱茶的好指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很棒,虽然我不是个专业的茶人,但也能从这些介绍中感受到普洱茶的魅力。希望以后作者能分享更多关于不同年份茶和收藏知识,我想进一步了解这款神奇的饮料!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提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普洱茶的副作用、饮用的禁忌等等,这样就显得不可靠了。一个完整的“普洱茶知识大全”应该更加全面和客观。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标题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我以前一直对普洱茶的冲泡方法感到烦恼,看了之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原来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口感,还有很多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品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