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测量胎儿身长存在较大误差,如胎儿的卷曲姿势、骨骼大小等,都可能导致结果的误判,所以医学上采用体重而不是身长作为评估胎儿的依据生长。
方法一:触诊估计法
公式:胎儿体重(克)=子宫高度(厘米)*腹围(厘米)+200
子宫高和腹围的测量方法是:孕妇排空膀胱,躺下,用软卷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底中心的弧形距离为子宫高度,在脐水平处测量的腹围为腹围。
如果胎儿先露部分已进入骨盆且位置较低,则在公式中加200。如果胎儿先露部分已进入骨盆,配方中可酌情不加200。由于受腹壁厚度、子宫张力、羊水量、胎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方法估算的胎儿体重不够准确,但方便快捷,可作为胎儿体重的参考。临床筛查应用。
方法二:超声波估算法
超声测量估测胎儿体重比临床触诊更客观,影响因素更少。此外,利用超声波技术来估算胎儿体重很容易,而且对母亲和胎儿都没有伤害。超声对胎儿体重的估计通常是准确可靠的。一般情况下,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的差异不超过250克。较大或较小的婴儿通常会出现较大的错误。
通过以上的介绍,各位孕妈妈想必对估算胎儿体重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您觉得公式复杂难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现成的计算器计算胎儿体重。胎儿体重只是众多胎儿发育指标之一。胎儿的发育情况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胎儿的体重与孕妈妈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如果孕妈妈的饮食不合理,再加上挑食、偏食、限制饮食等,就可能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使胎儿体重低于正常。因此,孕妈妈要注意增加营养,尤其是食物多样化,保证胎儿良好的先天发育,这是优生的重要环节。当然,孕妈妈也不宜营养过剩,否则体重增加过快,胎儿长得太长,也会增加孕期负担和分娩困难。
打开微信搜索“应该怀孕了”,会有更多惊喜!
用户评论
这个题目戳中我的痛点!我怀孕期间一直担心宝宝会偏大或太小,结果每次超声都只能大概估计。要是能在孕早期就清楚一些,那得多放心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提到B超图片分析,确实感觉很有道理,医生解释起来还比较简单易懂。以前只是听闻产检胎儿大小可以通过图像判断,原来是有这么详细的原理背后!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宝宝发育不同,用“胖瘦”来概括太绝对了我觉得?也许更应该关注宝宝处于哪个成长阶段比较合适?现在好多宝妈都在焦虑体重这件事上,反而增加父母压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真的,我怀孕那会儿医生也没给我太多关于胎儿体重的详细信息,主要就是看看发育状态就行了。如果可以提前知道体重估计值的话,确实会让我更安心一些。毕竟每个宝宝的体积大小还是不一样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中提到的胎儿骨盆长和头围相关的指标,我怀孕期间完全没有听过啊!感觉这篇文章挺专业的,对想要了解胎儿发育更深入的宝妈来说很有帮助。<br>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这标题就忍不住点进来看了,真的太想知道宝宝是长胖还是瘦了是不是? 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胎儿体重的监测方法,这样就不会总是那么担忧了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身边有朋友因为胎儿体重过轻而很着急,还做了一些额外的检查和营养补充。看来提前知道胎儿体重真的很重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说的太详细了,有些术语我不太明白,建议可以罗列一些简单的图解或问答,更容易理解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产后焦虑症的患者,现在看到这种标题就会忍不住担心。 虽然说希望宝宝健康快乐,但总是想把所有风险都预判好才放心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提醒我了,平常要注意胎儿发育信息的变化,多和医生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宝宝的情况!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生完孩子后才知道,原来胎儿的体重对母体的健康也有影响啊!所以说孕期还是得多关心自己和宝宝的共同成长。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孕早期就能知道胎儿体重信息的话,那真是太棒了!可以避免很多后续的担忧和压力,让妈妈们更安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每个宝宝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节奏发育,不必过度焦虑体重问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听朋友说可以通过胎心音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这篇文章里提到B超检测胎儿体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看来很多种方式都是可以参考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文章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如何正确解读胎儿的体积信息的方法,这样宝妈们就不会因为一些误解而过于紧张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怀孕的时候医生也经常跟我聊胎儿的体重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还有些不安,但看这篇文章感觉自己更懂得了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宝妈们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希望医学技术能够更完善的支持她们更好地呵护自己和宝贝,让孕期更加平静而幸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用!它让我了解到胎儿体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更加安心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题目戳中我的痛点!我怀孕期间一直担心宝宝会偏大或太...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宝宝发育不同,用“胖瘦”来概括太绝对了我觉得?也许更应该关注宝宝处于哪个成长阶段比较合适?现在好多宝妈都在焦虑体重这件事上,反而增加父母压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