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问答

“干信息共享”分析我国高端聚烯烃行业发展现状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干信息共享”分析我国高端聚烯烃行业发展现状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干信息共享”分析我国高端聚烯烃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茂金属聚乙烯(mPE)通常是指乙烯在茂金属催化体系作用下的均聚,或者是乙烯与-烯烃(如1-丁烯、1-己烯、1-辛烯等)的共聚物。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茂金属聚烯烃。也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进展最快的茂金属聚合物产品。由于催化剂单一活性中心的特点,聚合物具有更窄的分子量分布和更均匀的共聚单体分布,并且可以制备Z-N催化剂难以实现的长支化结构。因此,该材料的许多性能更加优异,例如用其制备的薄膜具有透明度好、雾度低、初始热封温度低、抗穿刺能力强、减重显着等优点。可用于棚膜、热收缩膜、重型包装膜等;其管材产品具有优异的抗应力开裂性能,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平衡,可用于地暖管等;同时,气味低,特别适合用于瓶盖和食品包装薄膜。此外,其在电线电缆、防水卷材、大型滚塑制品等应用领域的综合性能也十分显着。比传统聚乙烯更好。

2019年至2022年,中国mPE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 2022年国内mPE产能将达到220万吨/年,产能较大的企业有独山子石化、兰州石化、福建联合、中科炼化等,产能均在30万吨/年以上;大庆石化和齐鲁石化产能较小,分别为8万吨和12万吨。其中福建联合、中科炼化主要以试生产为主,目前处于产品工艺优化阶段。 2022年国内主要mPE生产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2年国内主要mPE厂家情况

1万吨/年

序列号

公司名称

容量

1

大庆石化

8

2

独山子石化

30

3

兰州石化

30

4

齐鲁石化

12

5

福州联

45

6

中化泉州

40

7

扬子石化

20

8

中科炼化

35

全部的

220

随着国内制造企业产能稳步提升,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 2022年国内mPE表观消费量为240.04万吨,其中进口210万吨,国内生产30.04万吨。对外依存度将从2019年的93%下降到87.5%左右。主要应用于包装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70%; PE-RT管材占比25%左右;滚塑油箱、注射瓶等其他领域约占5%。未来,中国上游mPE厂商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mPE生产的核心是催化剂。我国已实现了部分茂金属催化剂的国产化,但在茂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载体、MAO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产业化还需加快。此外,我国高端mPE生产所需原料如1-己烯、1-辛烯及部分特种单体的产业化还存在差距。加大单体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力度,提供高端PE产品。确保。

1.2 茂金属聚丙烯

茂金属聚丙烯(mPP)具有分子量分布窄、晶粒细、冲击强度和韧性好、透明度好、光泽高、耐温性好、析出物低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熔喷非织造布(医用口罩原料)、精密注塑、纤维、薄膜和3D打印等领域。由于茂金属催化剂对聚丙烯结构的调节能力很强,通过改变茂金属结构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所得聚丙烯分子的聚合度和立构规整性。因此,mPE产品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等规聚合。丙烯(iPP)、间规聚丙烯(sPP)和无规聚丙烯(aPP)等。此外,茂金属催化剂还可生产许多用Z-N催化剂难以获得的产品,如高度规整聚丙烯(等规度或间规度大于95) %)和新型丙烯共聚物。

经过一系列企业业务并购,目前全球主要的mPP制造商包括埃克森美孚、利安德巴塞尔、道达尔、日本聚丙烯(JPP)、日本出光、LG化学、三井化学和科莱恩化学等公司。

近五年来,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开始在mPP产业化上持续发力。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于2011年成立mPP研究团队,经过三期工业化生产研究,于2018年3月16日在全国连续启动,生产装置首次生产出合格的mPP树脂MPP1300和MPP1400,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国内首个超透明mPP特种材料牌号MU4016。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自2016年起与相关机构联合攻关,经过多轮试验,于2020年8月成功应用国产mPP催化剂,并在工业散装罐式反应器中稳定生产出mPP产品。

2020年12月16日,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公司聚丙烯中试装置实现mPP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简化了生产流程,产品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兰州中心于2017年启动mPE纤维材料MPH36Y中试开发。2021年5月28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聚丙烯装置首次开车成功,生产出mPP纤维产品,向规模化生产迈出了一步。生产中的关键一步。

中国石化青岛石化公司依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聚丙烯茂金属催化剂。 2021年11月23日,在7万吨/年间歇本体法聚丙烯装置上试生产,成功生产可溶物。 mPP产品具有低温、韧性好等特点,有望应用于薄膜、纤维、医用材料等领域。

2022年4月27日,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采用环保管道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生产出1000吨mPP产品,牌号为mPP35S,突破了生产技术瓶颈,实现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第一次。

1.3 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

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树脂是由非极性乙烯单体和高极性醋酸乙烯单体在一定温度和高压下聚合而成。它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的继任者。它是继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之后第四大乙烯系聚合物。 EVA树脂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抗冲击性、弹性、光学透明性、低温柔韧性、粘合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耐候性、耐腐蚀性、热封性和电性能。 EVA树脂中VA含量不同,其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也不同。随着VA含量的增加,EVA的弹性、柔软性、附着力、相容性、透明性和溶解性也相应提高。 EVA可通过注塑、挤出、吹塑、热成型、发泡、涂覆、热封、焊接等加工成型,生产热熔胶、注塑制品、薄膜、泡沫、管材、电线电缆、板材、 ETC。

截至2022年底,我国EVA产能达到215万吨/年,产量约173.9万吨,进口量120.2万吨,出口量11.7万吨,全年表观消费量达到282.4万吨。对外依存度从2019年的62.05%下降到42.56%左右。 2022年国内主要EVA厂家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22年我国主要EVA生产企业情况

1万吨/年

公司名称

容量

工艺

地点

西尔邦

30

巴塞尔高压釜法+高压管法

连云港

浙江石化

30

巴塞尔管法

舟山

延长余能源化工公司

30

巴塞尔管法

榆林

新疆天利

20

巴塞尔管法

新疆独山子

燕山石化

20

埃克森高压管法

北京

联泓新材料

15

埃克森美孚釜法+埃克森管法

滕州

扬子巴斯夫

20

巴塞尔大锅法

南京

宁波台塑

10

埃尼水壶法

宁波

扬子石化

10

巴塞尔大锅法

南京

中化泉州

10

埃克森美孚釜式工艺

泉州

中科炼化

10

巴塞尔大锅法

湛江

华美高分子

6

杜邦釜工艺

北京(已停产)

北方有机

4

埃尼水壶法

北京

全部的

215

国内EVA主要应用于发泡材料、光伏电池封装膜、电缆材料和热熔胶等领域,其中光伏电池封装膜是增长最快的品种。

1.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一般是指粘均分子量大于100万的线性长链聚乙烯材料。具有高强度、耐冲击、耐磨、自润滑、耐化学腐蚀、耐低温等优异性能。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纤维、薄膜、管、板、棒、多孔材料及异形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市政建设、石油化工、矿冶、电力、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和其他领域。

我国具有良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场应用环境和研发及产业化基础。但发展仍以扩大产能、体现价格优势为主。一般来说,树脂产品以中低端和通用型为主。管材和板材的应用比例较高。纤维的应用也逐渐发展,并开发出高端化、差异化的产品。产品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国内企业在锂电池隔膜树脂、过滤树脂、生物医用树脂等产品的催化、聚合等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产业化进程普遍滞后,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功能性有待加快。

2022年,全国UHMWPE总产能为25.3万吨,产量达到17万吨,进口量约6.5万吨,出口量约5000吨,消费量约23万吨。对外依存度约为28%。国内企业中,上海联乐等少数进入行业较早、研发和产业基础较好的企业,其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比例相对均衡,高、中、低端产品应用于不同领域。近五年进入该行业的安徽丰达等企业,由于原材料、劳动力、基础设施成本较低,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022年国内主要UHMWPE生产企业情况见表3。

表3 2022年国内主要UHMWPE生产企业情况

1万吨/年

序列号

公司名称

容量

1

塞拉尼斯南京分公司

3.5

2

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联乐、河南华生)

5.5

3

燕山石化

3.0

4

辽阳石化

3.0

5

九江中科新兴新材料

2.0

6

安徽中熙新材料

2.5

7

湖北宇虹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0.8

8

安徽丰达新材料

3.0

9

西邦石化

2

全部的

25.3

1.5 聚烯烃弹性体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以乙烯、丙烯或-烯烃等单烯烃为主要单体聚合而成的主链饱和弹性材料。该材料具有密度低、分子量分布窄的特点,通常采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和溶液聚合工艺制备。其中以乙烯基弹性体为主,以乙烯为主要聚合单体。大多数是乙烯与1-辛烯或乙烯与1-丁烯的无规共聚物产品。乙烯含量(质量分数)在58%~75%之间。

POE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优异的性能。具有柔软的支化卷曲结构和结晶乙烯链作为物理交联点,赋予其优异的韧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与聚烯烃等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兼容性;不含不饱和双键,耐候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优良;剪切敏感性强,熔体强度高,易于挤出。因此,POE既可以用作橡胶,也可以用作热塑性弹性体。还可用于热塑性塑料的增韧和软化。在各种塑料的增韧、改性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POE主要应用于汽车材料、建筑、电子电器、日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增韧改性。近两年在高性能光伏薄膜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年需求量超过50万吨,产品全部依赖进口。拥有POE生产技术的国外企业拥有催化剂专利,并对POE重要原料高碳-烯烃的生产技术进行严格封锁,并限制转让。主要进口商有埃克森美孚、陶氏杜邦、三井和LG。

我国尚无中试以上POE制备技术。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万华化学、山东东博等公司都在积极开发生产技术。随着海外催化剂专利到期以及国内研发的加速,国内企业已逐步突破POE生产三大壁垒。目前,国家已公布POE产能计划总量超过210万吨/年,大部分企业POE项目已进入试点阶段。

1.6 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EVOH)不仅表现出优异的加工性能,而且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表现出优异的阻隔效果。含有EVOH阻隔层的多层容器由于其热稳定性,可完全重复使用。它们与乙烯的结合。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含有EVOH 阻隔层的塑料容器能够取代食品包装中的许多玻璃和金属容器。国内生产长期处于空白,而下游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随着我国食品包装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汽车工业的发展,EVOH树脂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约1.5万吨,全部依赖可乐丽、日本合成化学工业、长春石化等公司进口。

1.7 环状烯烃聚合物

环烯烃聚合物(COC) 可用于光学、汽车和高端包装等应用。它们是近20年来发明的一种新型聚烯烃材料。它们已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可用于医疗包装和电子光学产品。目前国内消费量约为4000吨,全部依赖进口。进口供应商有日本Zeon、三井化学、日本理工。国内无锡阿科利已完成中试建设,中石化、中石油、金发科技等均已开始环烯烃聚合物的研究。

1.8 交联聚乙烯

目前,所有高压绝缘材料均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生产。首先要求基材纯度高,其次对加工工艺有严格要求。国内燕山石化、万华化学、浙江万马等已开发110KV以下绝缘材料,部分单位试制110KV绝缘材料。但试用风险过高,下游用户申请难度大,推广进程缓慢。国内市场110KV以上绝缘材料年需求量约15万吨/年,全部依赖进口。进口供应商包括北欧化工和陶氏杜邦。

2、产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聚烯烃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聚烯烃技术水平普遍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但仍存在核心原料、催化剂、聚合工艺等影响开发高端聚烯烃产品。主要因素。

2.1 -烯烃产业化技术研究后期影响高端聚烯烃发展

从中国进口的聚乙烯品种大部分是特种聚乙烯生产牌号。但我国此类牌号的供应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共聚单体的差异。我国聚烯烃品种中,大多采用1-丁烯作为聚乙烯的共聚单体。其中LLDPE以1-丁烯为共聚单体,比例超过90%。这就造成了我国聚乙烯品牌的同质化。结构性问题更加严重,低端产品供给充足,高端产品供给过剩。

高性能聚烯烃多为共聚烯烃,需要共聚-烯烃。应用最广泛的-烯烃产品品种是C4(1-丁烯)、C6(1-己烯)和C8(1-辛烯)。在高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HDPE/LLDPE中作为共聚单体)的生产中,占总消耗量的50%。它可以提高PE的密度,增加其抗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

全球-烯烃生产技术和产能主要掌握在CPChem、壳牌、沙索、出光、SABIC/Linde、INEOS等世界知名公司手中。目前全球-烯烃(不含C4分离1-丁烯)总产能为489万吨/年。排名前四位的-烯烃生产商为壳牌、CPChem、沙索和英力士,合计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81.3%。

茂名石化正在建设年产5万吨-烯烃装置。预计2023年实现工业化生产,该装置可工业化生产1-辛烯。此外,天津石化、万华化学、湛江中捷等高碳-烯烃项目也已开工建设。预计5年内我国该产品的空白将得到彻底解决。

2.2 聚烯烃催化剂部分领域技术水平滞后

聚烯烃中,只有高压聚乙烯不需要使用催化剂,而其他大多数品种都需要使用催化剂。聚烯烃催化剂一般分为多活性中心和单活性中心两类。聚烯烃催化剂主要有四种类型,即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单中心催化剂(SSC)和后茂金属单中心催化剂。前两种是多活性中心催化剂,后两种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剂只有一种活性中心,其金属原子一般处于受限环境中。仅允许聚合物单体进入催化剂的活性点,因此可以精确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分子量)、分子量分布(MWD)、晶体结构中共聚单体含量及在主链上的分布等。用单中心催化剂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比得到的聚合物窄通过多位点催化剂。聚合物产品均匀性较好,分子量分布较窄,共聚单体分布在聚合物主链上。均匀。

2.2.1 多活性中心催化剂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无明显差距

我国在多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主要品种铬基催化剂和Z-N催化剂均已实现国产化。特别是,已经生产出了代表Z-N催化剂最高水平的双峰聚乙烯催化剂。上海化工研究院与中石化上海石化联合攻关实现产业化,实现PE100管材、燃气管材批量生产,荣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代表我国Z-N催化剂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2.2 茂金属催化剂产业化起步较晚,仅有少数品种实现产业化。

茂金属是通过将过渡金属连接到环戊二烯而形成的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茂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简称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又称卡明斯基催化剂,由锆Zr(或钛Ti和铪Hf)化合物和甲基铝氧烷(MAO)组成。每个活性中心含有1个Zr和6至20个Al原子和烯。环状基团(Cp,环戊二烯基)。通常称为“茂金属催化剂”的可溶性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精确定义是:IV族(钛、锆或铪)过渡金属的弯曲茂金属化合物,需要与MAO一起形成催化剂体系。

我国茂金属催化剂的研发始于90年代初,比国外晚了20多年,技术仍在追赶国外国家。近10年来,开展相关研究的单位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等单位。

在茂金属催化剂关键组分研究方面,中石化、中石油做了大量工作,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催化剂产业放大方面,新苏化工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茂金属催化剂生产企业。公司聚乙烯催化剂产能990t/a,4个系列13种聚烯烃催化剂,适用于Unipol、Innovene、Spherilene等气相聚合工艺,但与新苏化工生产的茂金属催化剂还有一定差距以及膜材料生产中的国外催化剂。

2.2.3 后过渡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国内外尚未实现工业化。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是指经烷基铝、MAO或有机硼化合物活化后,在烯烃聚合中具有高活性的新一代烯烃聚合催化剂。该型催化剂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非茂金属单中心烯烃聚合催化剂(简称非茂金属催化剂)是指不含环戊二烯基、金属中心为过渡金属元素或部分主族金属元素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由于非茂金属催化剂在时间上出现在茂金属催化剂之后,因此也被称为“后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石化扬子石化在气相聚乙烯装置上进行了茂金属后聚乙烯生产实验。产品性能介于Z-N催化聚乙烯和m-LLDPE之间。

2.3.1在聚乙烯技术领域,我国溶液工艺严重缺乏。

目前,世界上聚乙烯生产工艺按压力分类,主要有高压法和低压法。聚乙烯生产主要有六种工艺技术,包括共聚技术、非造粒技术、缩合及超缩合技术、新型反应器配置技术、双峰技术和原位技术。

高压聚乙烯聚合工艺按反应器形式可分为釜式法和管式法两种。一是带搅拌器的高压釜反应器,长径比为2:120:1; 1 第一种是长径比大于12000:1的管式反应器,内径2564mm,长度0.51.5km。釜式法和管式法的生产工艺大致相同。工业化高压聚乙烯装置的工艺部分通常由5部分组成,即乙烯压缩、引发剂制备和注入系统、聚合反应系统、分离系统和挤出造粒及后处理系统(包括脱气、共混、储存、包装) , ETC。)。高压釜反应工艺更适合醋酸乙烯含量较高的EVA等特殊牌号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管式反应工艺更适合分子量分布窄的树脂,用于电线电缆绝缘护套,适合加工成薄膜。管式反应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温度容易控制、乙烯单程转化率高、投资低。因此,大多数大型装置都是管式反应器。

(2)低压聚乙烯生产工艺主要有3种,其中溶液聚乙烯工艺我国急需突破。

低压聚乙烯生产工艺包括气相法、淤浆法和溶液法。气相工艺技术包括美国联合碳化物技术公司的Unipol工艺(国内应用企业有茂名、吉化、扬子、天津、中原、广州、大庆、齐鲁石化); BP的Innovene工艺(申请公司为独山子石化公司); LyondellBasell的Spherilene工艺和Borealis的Bastar工艺(申请公司为上海石化公司);淤浆法分为环流聚合法和搅拌釜聚合法。环管聚合工艺技术的代表有Chevron-Phillips工艺(应用企业有上海今飞、茂名石化)、Borealis的Borstar工艺、Innovene S工艺等;搅拌釜聚合工艺技术的代表有日本三井化学/Prime Polymer公司的CX工艺(应用企业有大庆、扬子、燕山、兰州石化公司)和利安德巴赛尔的Hostalen工艺(应用企业有辽化公司);溶液工艺技术的代表包括陶氏化学公司的Dowlex工艺和SABIC(原DSM)的Compact工艺。气相法、淤浆法、溶液法的介绍及优缺点如表4所示。

表4 气相法、浆液法、溶液法简介及优缺点

生产流程

方法介绍

优势

缺点

气相法

乙烯气体在流化床反应器或搅拌床反应器中直接聚合形成固体聚合物。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

不受粘度、溶解度限制,可满负荷生产各种牌号;反应器大,生产能力大;该反应器可交替生产LLDPE和HDPE;投资低,比溶液法投资低8%,比浆料法投资低6%

更换品牌(包括催化剂)耗时长,且容易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毛状聚合物在分配板下堆积会导致树脂中形成“凝胶”;催化剂对空气、水等毒物非常敏感;乙烯单向转化率低

浆法

乙烯和-烯烃在稀释介质中共聚,所得聚合物与溶液形成浆料。工艺技术成熟,温度、压力低,产品质量好。它是生产HDPE的主要方法。过去10年,全球新建HDPE装置产能约70%采用该工艺。

过程比较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单体转化率高;产品相对分子量范围宽;使用串联反应器可以生产“双峰”树脂

由于树脂的溶胀问题,密度低于0.940 g/cm3的聚合物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反应器会发生结垢;反应停留时间长;与气相法相比,使用稀释剂

解决方法

溶解在反应溶剂中的乙烯聚合形成也可溶解在该溶剂中的聚合物。反应体系为均相溶液。

反应器体积小,易于控制反应条件和聚合物性能;停留时间短,品牌转换的过渡材料少;可生产性能优良的C8共聚物产品;可以生产适合注塑成型的分子量很窄的树脂;乙烯转化率高,气体循环量少

反应体系粘度高,造成反应器均匀性问题;低MI产品产能有限;与气相聚合相比,溶剂回收过程消耗更多的能量;运行压力大、流程长,投资较高

中国石化与浙江大学合作,经过近10年的基础研究,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率先自主开发了30万吨/年大型气相聚乙烯工艺,并成功投产。进入商业运营。在此基础上,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与浙江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联合研究所提出了气液聚乙烯生产新工艺,将气相法和淤浆法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相结合。生产系列化、低成本、高附加值的聚乙烯产品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2.3.2通过引进,我国已基本掌握了聚丙烯生产工艺。其中,中国石化自身的环境管理流程

聚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四种:溶液聚合、溶剂聚合(又称淤浆聚合或悬浮聚合)、液相本体聚合、气相本体聚合。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先进聚丙烯技术主要是气相法和液相本体法相结合。一般认为Spheripol、Hypol、Unipol和Novolen工艺更为先进。现代典型聚丙烯工艺分类如表5所示。

表5 现代典型聚丙烯工艺分类

工艺形式

反应堆

工艺路线

液相本体法

环管反应器

Spheripol、Borstar、飞利浦、

埃克森美孚、ST、Hypol-II、中石化环保管道技术

釜式反应器

Hypol-I、埃克森美孚、住友、Rexene

气相法

流化床反应器

Unipol、住友、Capalloy

微型移动床反应器

Innovene、Horizon、Novolen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联合研发的“第三代环保管材PP成套技术开发”,采用自主研发的催化剂不对称外给电子体技术和丙烯丁基二元基无规共聚技术,开发出第三代环管PP成套技术。该技术可生产均聚乙烯-丙烯、丙烯-丁烯无规共聚、无规共聚和抗冲击共聚PP等。

3、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聚烯烃产业特点非常明显:大而不强。在高端需求领域,仍无法完全满足下游需求。特别是高端聚烯烃的很多产品完全受制于人。虽然有研究起步较晚等因素,但更多的是技术原因。

3.1行业整体创新基础薄弱

3.2 创新未形成合力,专利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端聚烯烃创新的主要参与者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因此两家企业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交流和合作。例如,中石油本世纪初就向大庆石化引进了国外茂金属催化剂和工艺。但由于中石油技术基础薄弱,该装置直到近几年才成功投产。拥有良好技术基础的中国石化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茂金属催化剂。直到“十三五”期间齐鲁石化才实现工业化生产。中国石化一直引领中国高端聚烯烃的创新发展。在POE、COC、LDPE都有布局,有良好的基础。中石油也在布局同样的产品。竞争虽然有积极意义,但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情况。

3.3 中试平台缺失影响高端聚烯烃发展

4、建议

近10年来,随着地方国企、民企开始重视聚烯烃装置建设,加上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技术的产业化突破,许多大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纷纷进入聚烯烃领域,我国已发展成为工业基础雄厚的聚烯烃工业大国,但仍存在不足

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缺少单体及催化剂、创新基础薄弱等问题。 未来首先要加强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一是多挖掘和培养像浙大、上海化工研究院这样能在我国高端聚烯烃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二是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要主动引导高校开展聚烯烃分子研究设计、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凝聚态、数学模型、反应机理模拟等前瞻性理论研究。 其次是加强协调创新,各大生产企业应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对于攻关难度大、生产体量大的高端聚烯烃品种,可利用大型央企较完备的工业和技术基础及强大的资金实力进行攻关;而对于市场规模较小、产业技术相对独立的品种,可以利用地方国企、民企的灵活性,开展快速攻关,尽快占领市场,避免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 最后是加强服务意识。高端聚烯烃下游最大的行业是改性塑料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对于服务质量和需求响应速度较为看重,因此企业之间不再只拼价格和产品质量,而是要较量服务和供货周期及满足客户深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