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针对部分学校缩短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缩小课间活动范围等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坚决纠正限制学生必要的活动。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安排课间休息和活动实践。
2、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课间十分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从来不仅仅是分数。只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才称得上是科学的教育。以此为指导,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都成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
3.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指出,学校生活是影响儿童心理状态的一大因素。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未经诊断和治疗,就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成绩多好,都是得不偿失的。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国家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双减”,让上课更轻松、书包更轻。原本因繁重的课业和考试成绩造成的心理负担大大减轻。与考试成绩相比,人格完整性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中占据着更加核心的地位,因此必须受到重视。
4、身体健康应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以课间十分钟为例。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经过40至50分钟紧张、快节奏的课堂学习后,课间休息十分钟有助于缓解疲劳,进行恢复和调整,就像弹簧的拉紧和放松以保持弹性一样。但学校和老师可能担心发生意外或无法按原定计划完成教学进度,因此在课间休息时禁止离开楼层或直接接班,导致学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也降低了学习效率。这无异于本末倒置,捡了课间十分钟的“芝麻”,丢了长远发展的“西瓜”。给孩子自由奔跑、自由欢笑、自由交谈的时间,给他们劳逸结合的机会,适当“清空大脑”,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当前,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多维度发展。例如,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鼓励学生留学旅游。近年来,各种学习活动十分盛行。孩子们走出了教室,在大自然和古建筑中开阔了视野。例如,去年,劳动课被纳入中小学生课程,教学生如何将新鲜食材烹制成美味佳肴,如何穿针线、补衣服等;还有学校带学生去乡下种水稻、松土、种菜……这些课程中有很多课程以立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告诉他们知识不仅仅在不仅在书本上,更在生活和实践中,让他们在知行合一中增强对世界的认识。
6、教学就是上面给出的,下面做的有效果。学校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注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了解世界、了解自我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会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什么是教育”的种子。当它生根发芽时,就会不断影响他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