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整容

独家专访 | 马黛茶、烧烤、足球——一位前华为外派人员对阿根廷的印象阿根廷烤肉asado

编者按:奥运8月,研究院不仅在16日准备了一场QIIR杰出学者拉美投资讲座,还主动找来多位85后在拉美长期生活工作过的华人,还原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在讲座之外呈现一个更加鲜活的拉美。我们采访的嘉宾,或许不是代表性、话题性人物,但无一例外,都给出了最真诚、最现实的回答。多丽丝·莱辛的一句话,可以表达写这些访谈的初衷:一个人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发现个人的独特经历只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的过程”。我们希望用个体的故事,带动更多人对拉美的记忆,用真诚和真实,让更多人了解世界。

本期采访对象:曹进

(图为曹进与阿根廷当地员工合影)

曹金与华为的不解之缘

华为

进入拉丁美洲市场

成立欧洲总部

1997

2004

曹进

感受拉丁美洲的足球热潮

考入南洋理工大学西班牙语专业

或许他从未想过华为会在他的人生中留下怎样的印记,但他的人生却因华为而变得不同。2008年,曹进毕业后加入华为,在总部培训三个月后,他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阿根廷SSC担任成本会计,负责库存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这段海外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在三年内迅速成长为阿根廷分公司总会计师,回国后担任华东区域总会计师。

说起阿根廷,很多人会想到激情、热情。对曹进来说,在阿根廷的三年更像是一本环环相扣的小说,平静中有热情,躁动过后是宁静。一切都是原本的生活方式。马黛茶、烤肉、足球,整个采访被这三个词串在一起,这也是他眼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根廷。

马黛茶: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

马黛茶在阿根廷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是阿根廷人最喜欢的饮料,而是代表着最典型的阿根廷生活方式。马黛茶的饮用方法非常讲究,如果没有当地人教,可能很难掌握。

首先,用具很有讲究。需要选择用竹子或者葫芦制作的茶壶,壶的表面一般都刻有花纹,镶嵌银饰或者铜饰,并配有银制的吸嘴,吸嘴的一端是银制或者铜制的吸管,另一端是空心球,上面有很多小孔,起到过滤茶渣的作用。

其次,冲泡茶的水温也有特殊要求。沸水不易冲泡出独特的茶香,所以当地人制作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水壶:当水温升到75度时,会自动切断电源。当地人认为,只有75度的水才能冲泡出最佳的味道,再加上特定的冲泡角度,才能将马黛茶的香气发挥到极致。

第三,马黛茶的喝法也很奇特。一般在办公室里,大家都会用同一壶茶、用同一根吸管,轮流传递。这种行为看似不卫生,但当地人认为银质吸管能起到消毒的作用,保留这种喝茶方式是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马黛茶是阿根廷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不仅居家、外出、应酬必不可少,就连足球队出门参加比赛时,也会带上一套马黛茶。典型的阿根廷背包两侧口袋很深,用来携带马黛茶茶壶和能保温75℃的热水瓶。虽然这样的习俗与现代生活有些格格不入,但对于阿根廷人来说,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因为在当地语言中,“马黛茶”的意思是“仙草”和“神灵赐予的茶”。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豪,都保留着这种略带“土气”的习俗,并把喝马黛茶视为一种荣誉。

阿根廷烤肉图片_阿根廷烤肉_阿根廷烤肉asado

因此,当一个中国人被邀请喝马黛茶时,就意味着他/她被认可并被邀请融入当地文化。传统而精致的马黛茶饮用文化是阿根廷人慢生活的象征。“早上要泡茶才能工作,大家传递着喝,聊天着喝,基本要到十点半、十一点才能开始工作。”在曹金看来,马黛茶是阿根廷人“放慢生活节奏,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重要环节。早上一壶茶,下午一壶茶,实际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或许这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但在当地,这样的喝茶才是真正的生活享受。阿根廷的慢生活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勤劳、追求效率的传统在崇尚活在当下、享受快乐至上的阿根廷难以推广。 这不仅影响中资企业文化,也影响中国外籍人士的融入。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崇尚勤奋的工作作风,在效率的尺度下,加班通常被认为是合理的,利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保证公司运转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的企业文化进入拉美后,这些中国企业突然发现,当地的员工并不认可这样的价值观。阿根廷法律充分保护当地人的就业,法律规定外资企业必须保证70%以上的当地人就业率。面对大多数员工都是阿根廷本地人,语言、价值观都不同的现实,中国高层领导往往不直接管理当地员工,而更多地依靠对当地人的管理。最常见的管理模式是,中方领导手下有几位阿根廷经理,再由阿根廷经理从各个方面管理整个阿根廷团队。

中国企业出海相对较晚,与欧美、日韩相比,在海外发展的经验非常少,这也对中国企业一把手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华为阿根廷总部所在的办公楼里,同时还驻扎着佳能、三星等企业,三家企业的企业文化风格各有不同。日韩企业高管与当地员工融合度高,与当地员工关系融洽,对管理团队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中国企业一把手虽然希望与当地员工建立健康的互动关系,但受困于经验不足、专业管理能力不足,想法很简单,希望通过请客吃饭、送礼等方式拉近与当地人的距离。在遇到工作态度上的冲突时,中国一把手习惯以温和、包容的态度处理,不愿意与当地员工发生直接冲突,一般都是妥协或默许。 事实上,在海外用工经验丰富的日韩、欧美企业,领导层都会用强硬的手段来处理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当地员工虽然有怨言,但也会按照企业风格来做事。曹进就此事与当地员工进行过沟通,很多当地人都认为在中资企业工作比在日韩企业工作更轻松。

他们不敢得罪当地人,遇到问题只能依靠中国员工。曹进开玩笑说,在阿根廷工作的中国人是“夜总会”的“常客”。“夜总会”是晚上开会的简称,这是中国派驻海外员工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与国内有11个小时的时差,为了向中国总部汇报工作,唯一方便沟通的时间是北京时间9:00-12:00,也就是阿根廷时间22:00-01:00。通常开完会,阿根廷时间已经是凌晨1点了。虽然时差导致工作时间较长,但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华为为海外员工提供了非常优越的住宿环境和通勤、回家支持。他们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租了一套公寓,为每个公寓配备了照顾日常生活的保姆,并为员工提供汽车或安排通勤车往返住宿园区和公司。 如此周到的安排,解决了员工生活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员工融入当地生活。“很多员工无法独立适应当地生活,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当地的环境……他们可能在那里呆了2、3年,却依然不知路在何方。”居住功能封闭的问题,其实在各类海外中资企业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国有企业通常租用两层办公楼,一楼是办公室,二楼是宿舍;大型民营企业则提供集中的住宿和通勤服务,直接把中国员工的生活连成一条直线,无论是公寓还是办公室,西班牙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不是因为小型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就像过去的华为,两个销售人员加上一个兼作办公和住宿的办公室就能满足一切需求。

烧烤:农牧业大国的荣耀与骄傲

来到阿根廷,无论是现代化的城市还是宁静的乡村,经常可以听到当地人说:阿根廷人的菜单很简单,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待客只有一道菜,那就是烤肉。虽然烤肉是拉丁美洲很多国家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阿根廷人却认为,世界上最好的烤肉就来自阿根廷,因为“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牛肉”,这是很多阿根廷人引以为傲的。烤肉加红酒或啤酒,是典型的阿根廷风味美食。据统计,平均每个阿根廷人每年要消耗120多公斤牛肉和近40升葡萄酒。

阿根廷作为农产品大国,牛肉不仅满足了当地民众的口腹之欲,也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在拉美、北美、西欧等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经营阿根廷烤肉的餐馆,而且大多生意兴隆。

阿根廷自然环境优越,西有安第斯山脉,东临大西洋。西边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充沛雨水,森林走廊分布在靠近山脉的狭长地带,而东部的草原则因缺少雨水,大部分只有草木,没有树木,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潘帕斯草原。“潘帕斯”源于印第安楚基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草原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中心,向西延伸。在这个半圆形区域,气候温和湿润,非常有利于草的生长。如果你驱车行驶在辽阔的潘帕斯草原上,可能几十公里都很少见到人,但随处可见令人心旷神怡的天然草原。丰沛的草木滋养着这里,每年生产出数百万吨的优质牛肉。阿根廷人烹制牛肉的方法只有一种:炭火木炭烧烤。这种烧烤方法往往使用大块的木柴,尤其是树根作为燃料,尤以果树根为佳。 当地人吃烤肉讲究“原汁原味”,即选用最新鲜的牛肉,烤前不加工、不腌制,因为阿根廷人非常自信,即使不加调料,嫩牛肉用香气扑鼻的果木熏烤,也能散发出最好、最纯正的味道。

150年前,在欧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阿根廷成为欧洲特别是英国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国,大量小麦、牛肉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欧洲市场,为阿根廷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到1914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与德国和北欧国家持平,高于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和瑞典。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继纽约之后大西洋沿岸第二大城市,跻身世界十大最富有国家之列。阿根廷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一直把畜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阿根廷开始发展工业化,但主要以食品加工为主,重工业、化工和机械的发展几乎为零。20世纪初与阿根廷比肩的几个欧美国家,抓住了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的工业化机遇,通过工业化全面实现了现代化。 由于阿根廷没有及时进行产业转型,错过了绝佳机遇,导致其后近百年来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始终落后别人一步。

拉美,曾经是与欧美比肩的泱泱大国,在经历了20世纪初几十年的辉煌之后,如今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依然跌跌撞撞。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均衡,贸易壁垒高,国内工业品价格高、质量低,在国际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对于想要进入拉美市场、在阿根廷大展拳脚的企业来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潜在的机会。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而对于广东来说,传统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在海外新兴市场寻找蓝海。对于拉美这样急需发展的地区,就像20年前的中国一样,国家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尤其欢迎在当地投资办厂。进口原材料相比进口成品有相当大的税收优惠,因为当地生产不仅解决了税收和就业问题,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该国工业的发展。 曹进分享了苏州一家生产测试仪器公司开拓拉美市场的例子,在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不到窗口,但一趟墨西哥之行却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国内外销售50%的分成。“你要走出去看看市场和需求是什么样的,成本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

足球:家庭价值观与信仰的传承

“当你融入这个社会,你会真切感受到足球对每个人的影响。”

足球是阿根廷绕不开的话题。1893年成立的阿根廷足协是世界上最早的八个足球协会之一,1912年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加入国际足联,融入国际足球体系,这给阿根廷足球的发展带来了先发优势。有调查显示,10个阿根廷人中,有9个是俱乐部球迷;阿根廷足协共有3000多个会员俱乐部,全国参加各级比赛的职业和业余球员约40万,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4%;全国有近75座可容纳1万名以上观众的体育场,其中仅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有17座大型体育场。(数据来自新华网)

曹进刚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时,当地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你是河床队球迷还是博卡青年队球迷?”这座城市的人们几乎分成了两大阵营:河床队和博卡青年队。他们对球队的热情就像是心中筑起的精神堡垒。每到赛季,公司里请假的当地人比例就会飙升,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会把一台小电视放在办公桌下偷偷看。俗话说,入乡随俗。中国领导对这些现象也心照不宣。当阿根廷有世界杯比赛时,公司会直接放假,以表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虽然大家都有自己支持的球队,但与欧洲国家不同,在阿根廷,足球暴力几乎不存在,而是相互的调侃和嘲讽。曹进对此有两种理解。 首先,阿根廷是一个充满绅士风度的国家,拉美人的气质普遍谦逊温和;其次,足球对于拉美人来说,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具体来说,这里的球队非常注重脚法,喜欢耍花招,追求漂亮的踢法。场上经常会有个别即兴发挥,很有观赏性,但却没有竞技优势。“他们经常赢得观众和掌声,却输掉比赛。”欧洲球队功利性更强,整个训练过程都以比赛为中心,踢球的目的是为了赢得比赛。这也和文章开篇提到的享受生活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足球深深扎根于拉丁人随意、自由、享受的文化环境中,成为一种在脚下绽放的乐趣。

阿根廷人热爱生活,重视家庭。足球成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纽带,像信仰一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男孩从学会走路开始踢足球,父亲会陪孩子参加儿童俱乐部的比赛,会带孩子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足球在宏观上承载着国家和城市的文化气质,在微观上构建着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曹进说,中国外籍人士在海外的平均停留时间一般为3年,他们回国往往是因为想念家人,但这段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实质性的改变和重要意义。

曹进的访谈从非常微观的角度带我们了解了阿根廷和拉美的文化,了解了进入当地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的现状。就目前国内环境而言,产能持续过剩,需要向海外扩张才能保持产业活力,更需要在国际市场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升级。就拉美环境而言,拉美对中国的整体好感度较高,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加之中国与拉美产业互补性强,拉美堪称是一片充满机遇和可能性的投资热土。目前中国对拉美的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还是来自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仍然具有先发优势。 回想1997年华为进入拉美时,也不过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但走出去后却赢得了市场机会,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综合通信公司。所以走出去,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时候,缺少的只是勇气和胆量。毕竟,谁也不能断言,下一个崛起的一定不是你。

访谈及文章 | 葛丽莎·杨清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