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整容

哈医大二院多学科协作助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重拾信心战胜病魔医大二院网上预约挂号官网

哈医大二院多学科协作助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重拾信心战胜病魔

回忆起那些想动却不能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喝水、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度过的日子,48岁的葛女士(化名)望着头顶的天花板,眼角噙满了伤心的泪水……“多发性骨髓瘤”,一个陌生而可怕的名词,不仅“夺走”了她做人的尊严,也差点让她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危险!48岁女子胸椎及肋骨多处骨折

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据葛女士(化名)介绍,自2023年11月起,她经常感到胸部和背部疼痛。随着病情加重,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先后去了哈尔滨多家医院。胸部CT、胸部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葛女士多处肋骨骨折、胸椎多处压缩性骨折。对于这个结果,葛女士的家人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患者没有受过任何外伤,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病因不明,葛女士和家人选择休息等对症治疗,但病情仍不断进展。

2024年3月初,葛女士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据她自己描述“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感觉没力气”,病情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复查胸椎MRI发现,葛女士第4、5、7、10胸椎严重压缩性骨折,第8胸椎水平椎管内及旁可见肿块。葛女士感到身心疲惫,精神创伤很大,家人也焦急万分,痛苦不堪。家人意识到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到更好的医院,寻找更好的医生和治疗方案。

揭示疾病原因

多学科专家携手治疗

患者及家属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向骨科主任、骨科三病区主任闫景龙教授寻求帮助。由于患者病情严重,闫景龙教授组织多学科专家对葛女士进行会诊。专家们经过全面检查、系统评估后,讨论相关病历,发现影像学显示肋骨及胸椎多处骨折,更像是血液系统浆细胞病导致的骨质破坏,需要血液科专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但更为棘手的问题是,患者胸椎多处压缩性骨折,并发症严重,必须先进行手术,缓解椎体压缩症状。 闫景龙教授团队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葛女士制定了精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并于2024年3月13日成功实施了胸椎管减压、椎管内肿瘤切除及内固定手术。手术的成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也为患者赢得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闫景龙教授(右二)及其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术后第六天,葛女士转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接受系统治疗。血液科主任王伟教授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详细梳理,完成了相关检查。最终,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病理、细胞遗传学、遗传学等检查结果,指向了疾病的“真凶”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此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发现患者同时伴有1q21扩增和t(14;20)两项高危细胞遗传学改变,危险分层为双重打击型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较差,需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完全缓解后进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AR-T),才有治愈的希望。 随后,王伟教授团队针对初诊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制定了免疫靶向与分子靶向相结合的诱导治疗方案以及后续治疗方案,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细胞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支持疗法等。

王伟教授与患者交流

在血液科医疗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精心护理下,葛女士克服了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感染、贫血、出血等并发症,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后顺利出院。

哈医大二院_医大二院网上预约挂号官网_医大二院皮肤科

多学科合作

帮助患者完全康复

2024年5月,葛女士再次到哈医大二院复查,血常规指标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瘤细胞消失,血清、尿液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瘤残留病灶(MRD)呈阴性。王伟教授团队采用哈医大二院在省内率先开展、对骨髓瘤患者骨病诊断及预后有较大临床价值的全身低剂量骨扫描技术对患者胸椎进行评估,发现椎管内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亦消失。综合考虑患者各项指标,疗效评估达到完全缓解。 专家表示,对于像葛女士这样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伴有高危遗传因素、多处骨质破坏、多处胸椎骨折、脊髓受压、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来说,一个治疗周期想要达到完全缓解并不容易。

此次住院复查中,王伟教授主动联系康复科及中医科、呼吸内科、肾内科等科室协助会诊,制定详细的康复方案,充分发挥哈医大二院多学科优势,帮助患者全面康复。目前,患者已能自行大小便,双下肢肌力明显提高,借助辅助器具可自行行走,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出院前,葛女士与血液科主任王伟教授、主治医师薛彦明合影,她激动地说:“刚患病的时候,感觉很绝望、很痛苦,是你们一直鼓励我,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病人出院前与医生合影

相关链接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性浆细胞病,临床表现常见多样,漏诊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等。骨痛是患者就医时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对于原因不明的骨痛患者,建议积极就医,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新型药物的研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上可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CAR-T技术等手段进行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专家提醒,重视骨痛、乏力、水肿等症状,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大大改善患者预后。

文|田薇、杨嘉安

通讯员|薛彦明

摄影:杨嘉安

插图|全部来自互联网

责任编辑:袁慧英

评论|田薇